2014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情況
一、行業發展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發展令世界矚目。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產業整體步入高速增長階段,銷售總規模從2001年的179億元,到2014年預計的2556億元,增長發14.28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
經過多年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已初步建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完善、產業基礎雄厚的產業體系,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
近六年來,全國醫療機構數目的穩步增長,而且這種趨勢的具有一定穩定性,未來幾年將帶來大量的醫療基礎設施投入,醫療器械和器具作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必然會受益于整個行業擴容所帶來的利好,醫療器械的生產企業也將顯著受益。
雖然我國醫療器械產業整體發展勢頭迅猛,但仍無法充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大型高端醫療設備主要依賴進口,與世界醫療器械工業強國仍存在不小差距。
二、規范發展、政策促進、市場拉動、前景樂觀
2014年,是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真正的“政策大年”,全年不但完成了行業母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重新修訂,還完成了5部部門規章的發布,以及幾十個規范性文件。政策文件將力促行業規范發展,保護遵紀守法的企業公民,雖然可能帶來短暫的行業陣痛,但長遠來看,無疑將是對行業的極大推動。
國家領導人到醫療器械企業考察調研,并提出支持國產醫療設備。同時,優秀醫療設備遴選工作貫穿全年始終,這樣的政策拉動力在歷年來都不曾多見。
國務院“十二五”醫改規劃中提到,到2015年非公立醫療機構的床位數和服務量均要達到醫療機構總數的20%,在醫療保障不斷擴大的背景下,民營醫療對醫療器械的添加購置,也將很好地拉動行業的發展。2014年,我國還極積推動社會辦醫,重點解決社會辦醫在準入、人才、土地、投融資、服務能力等方面政策落實不到位和支持不足的問題。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努力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以往公立醫院購買大型醫療設備,需要層層報批,但作為社會資本辦醫,購買醫療設備無需再進行申報、審批,這將有效刺激醫療設備的應用。
衛計委于2013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提到未來8年將推出涉及金額高達4000億元的七大醫療體系重大專項一事,當中有1090億元被明確用在了縣醫院建設。
縣醫院建設規劃,與全國“城鎮化”也相輔相成。城鎮化過程中自然要涉及到醫療體系的構建和升級,醫療器械受益在情理之中。
另外,醫療、教育、住房,一直是三大民生話題。而作為構筑醫療體系的重要支撐點,醫療器械行業越來越受到關注。值得注意的是,與全球醫療器械占醫藥市場總規模的42%相比,我國醫療器械的占比僅19.21%。老齡化趨勢對一些特定醫療器械如供氧機、血糖儀等生產企業來說,保證了不斷擴張的市場。
三、中低端醫療器械放量基層醫療市場
截至2014年11月底,我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92.2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4萬個,鄉鎮衛生院3.7萬個,村衛生室64.9萬個,診所(醫務室)19.0萬個。與2013年11月底比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診所增加,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減少。
根據新醫改的相關方案,衛生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將投資1000億元,支持建設全國約2000所縣醫院、5000所中心衛生院和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的裝備配置開展醫療器械集中采購工作。
目前,全國有7.1萬家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層醫改推動了各級政府把更多的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健康管理、常見病、多發病診療中應發揮主體作用?;鶎俞t改的方向是回歸公益性、立足?;?,隨著醫保覆蓋面的擴大和基層看病報銷比例的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市場空間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目前國內中低端醫療設備采購中,本土企業高居榜首,這是因為政府在基層醫療市場上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而醫療設備8-12年的更新周期,也保證了醫療器械企業的穩定增長。
值得關注的動向是,以前我國中低端基層醫療市場主要是國內企業在做,現在的情況是,外資企業在保證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情況下開始向低端市場滲透,甚至三、四線城市,進入基層醫院和民營醫院。以飛利浦為例,公司基礎醫療業務主要關注二級、縣級醫院、鄉鎮醫院和民營醫院。
四、家用醫療器械蓬勃興起,智能化成為趨勢
我國正處在老齡化進程加速階段,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的數量將突破2.4億,成為全球老年人比重最高、絕對數最大的國家。
家用醫療保健器械產品實際上是一種普及化的小型醫療保健器械,具有一定預防、診斷、保健、治療、輔助治療、康復等作用,老百姓平時所理解的“保健器械”基本屬此范疇。適合于家庭及老年人家居使用。這些簡單的家用醫療器械操作方便簡單、安全可控,方便實用,特別是對于一些有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更是不可或缺。
巨大的人口和家庭基數、快速增長的老年人群體和以社區家庭為主的養老模式及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的社區健康管理的推廣,為我國家用醫療器械市場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巨大的商機。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家庭醫療保健消費市場,家用老年醫療保健器械需求量以每年兩位數的速度增長,近年來約為GDP增長速度的兩倍多,家用醫療保健器械行業正成長為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市場之一,已經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醫療市場,市場規模達到200億,預計未來仍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
目前,家用醫療器械中,家用治療儀、家用檢測器械、家庭護理器具、家庭保健器械、健康遠程監控預警、家庭醫療康復器具等各種自動、半自動的電子家用醫療器械已經成為普通居民家庭消費的新時尚。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對健康調理的關注度提升,家用康復類健康器械需求量增大是行業得以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除了市場增溫以外,行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策支持。在去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發展健康服務業,其中就包含醫療器械等產業。今年6月1日,新版《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家用醫療器械主要集中為第一類和第二類醫療器械,審批流程更加簡化。
由于醫療器械產品價格昂貴、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積大等原因導致我國醫療器械家庭化的步伐并不是很快。但隨著醫療器械產品逐漸向小型化、無人化發展,我國實現醫療器械產品進入普通家庭的夢想已經不那么遙遠。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醫療器械走進了千家萬戶,但器械的智能化程度往往停留在單機水平,很少可以聯網,即使是能夠聯網,也缺乏相關服務;家庭化缺乏有資質的組織和機構運作。
目前,發達國家在遠程照顧、遠程醫療、遠程看護、遠程病人監測、遠程健康、智慧家庭等醫療器械已經比較成熟,有些已經被很多醫院廣泛采用。伴隨著智能硬件朝代的來臨,家用醫療器械的智能也必將成為未來市場爭奪的熱點。
五、健康可穿戴設備開啟“大元年”時代
中國健康可穿戴設備起步于2013年,但到了2014年才是市場大爆發。2014年全年,健康可穿戴設備在中國醫療互聯網融資項目中,每個季度都排在前列,資本對該市場極度追捧。如2014年3月,移動健康創業公司“37健康”首輪融資獲千萬元,主要與多家血壓計廠商合作,研發血壓管家APP。同月,咕咚網獲得A輪6000萬元投資,主要產品則是咕咚運動手環和藍牙秤等,用戶可以用來監測自己的睡眠、運動狀況并建立云端個人健康檔案。
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功能相似所不同的是,可穿戴設備可以覆蓋我們身體的不同部分,基于不同的配對設備而完成不同的功能??纱┐髟O備首先在醫療健康領域發力乃是順勢而為,心臟起搏器就是最早的可穿戴設備??纱┐髟O備對健康數據的收集,被認為是互聯網對傳統醫療行業的一大顛覆。在國內,基于可穿戴設備的信息采集、傳輸和分析體系,更被視為未來家庭醫生制度的技術基礎。
2014年,全球健康可穿戴設備中,作為可穿戴設備的先行者健康手環滿足了用戶的早期場景需求,而隨著市場認知度的提升,目前手環已面臨緩慢甚至倒退的增長,市場即將迎來像蘋果的AppleWatch這樣的智能手表時代。僅憑借手表、手環兩類穿戴玩家,想要做到銷量持續增長肯定比較難,想要最終引爆穿戴設備市場,還是要看智能眼鏡這個后起之秀助力。
目前可穿戴產品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還不得而知,主要原因是缺乏長期調查研究。但不管如何,可穿戴設備要比手機更加貼近我們身體,既然目前它們的輻射是否有害尚無定論,那么人們應該對可穿戴設備潛在健康風險引起足夠重視。
2014年底發布的《2014智能可穿戴市場白皮書》顯示,可穿戴設備在3個月內的流失率高達87%。用戶黏性差、難以堅持使用成為目前健康可穿戴設備發展最大的瓶頸。同時由于不同品牌的智能硬件設備所采集的數據不統一、樣本量不足,目前尚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分析。
六、區域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帶。目前,深圳共有600多家醫療器械企業,近2000家經營性企業,擁有專利近3000項,其中發明專利超過1000項。深圳醫療器械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和高質量的產品,全力拓展海內外市場,整個產業保持高速發展。近幾年,深圳醫療器械產業年產值保持著20%以上的平均增長幅度,2013年產值達250億元,涌現出邁瑞、理邦、先健、開立、穩健等優秀企業,其中近40家企業進入“億元俱樂部”,年產值超億元。外銷市場是深圳醫療器械產品的主攻方向。在邁瑞、藍韻、開立、理邦等龍頭企業的帶領下,自主品牌與貼牌加工“雙渠道”進軍歐美、東盟、拉美、非洲等國際市場。從統計數據來看,深圳醫療器械產品基本覆蓋全球,出口額約占總產值的6成。
常州醫療器械產業帶。據統計,常州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約為270家,該市武進區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經達到156家,占常州市的58%。目前,常州在醫療器械生產規劃上,已經重點打造了西太湖國際醫療產業園的“一城”(常州國際醫療器械城)和“三園”(西太湖醫療產業孵化園、亞邦生命科技園、福隆醫療產業園)。西太湖醫療產業孵化園主要是以骨科器械、外科手術器材、高分子耗材、康復器材等醫療器械研發、孵化及制造為主的產業園區;亞邦生命科技園致力于打造新型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基地;福隆醫療產業園總投資2.5億美元,主要研發生產種植牙、口腔植入物、生物材料、體外診斷試劑、醫用手術器械、膠囊胃鏡等產品。目前,常州市醫療器械產業前景良好,發展迅猛,2014全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總產值將突破90億元,創歷史新高。
南昌進賢醫療器械產業帶。醫療器械產業是南昌進賢縣傳統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生產企業達115家、經營企業527家。進賢醫療器械產業比重占全省的70%,一次性輸液器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31%。進賢縣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一大核心優勢,就是在醫療器械銷售環節上占所優勢地位,該縣遍布全國各地的銷售大軍達6萬余人。
蘇州醫療器械產業帶。魚躍醫療、中生北控、法蘭克曼、凱迪泰、卡瓦齒科……在江蘇省醫療器械產業園內,這些業內的上市公司、行業龍頭紛紛進駐。截至目前,已有86家國內外公司投資的項目入駐,注冊資金20億元,總投資60億。江蘇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坐落于蘇州科技城內,先后被批準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首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國家“十百千萬工程”示范產品基地等,并于2013年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此外,江蘇丹陽市共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53家,丹陽生產的隱形眼鏡、制氧機、血壓計、聽診器、輪椅和血糖儀試紙的產量和市場占有率均為國內第一。地處泰州的中國醫藥城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近期正式推出,已完工的醫療器械一期總投資4億多元,總用地面積約112畝,可容納40至50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入駐。
七、高端醫療設備融資租賃興起,風險相伴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對承租人所選定的租賃物件,進行以融資為目的的購買,以收取租金為條件,將租賃物件中長期出租給承租人使用。商務部、銀監會、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對開展融資租賃業務的機構有相關資質要求。融資租賃出租方靠收取固定利息獲利。醫療機構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其本質是一種貸款融資行為。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均明確要求公立醫療機構不得貸款購置醫療設備。
國際領先的商業貸款和租賃服務提供商美國CIT集團和上海市租賃行業協會聯合發布的《融資租賃:醫療器械銷售模式創新的助推器》報告,報告分析認為國內逾70%的醫療器械廠商有意進行銷售模式創新,未來計劃深入了解融資租賃服務,借助創新金融工具幫助客戶緩解高昂設備采購成本帶來的資金難題。2013年全國醫療融資租賃業務量已達到510億元左右,租賃前景廣闊。
但是,融資租賃模式與衛計委現行的政策沖突頗多。2014年6月初,衛計委發文嚴控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文件要求,為進一步控制公立醫院規模過快擴張,禁止公立醫院舉債新建醫院或舉債新購置大型醫用設備。在面臨資金瓶頸的情況下,一些公立醫院正通過醫療器械融資租賃來實現業務擴張。